天博·(中国) - 官方网站

英德市人民天博政府网|天博
欢迎进入天博·(中国) - 官方网站!
天博动态
天博【官方网站:TB】官网授权,一个综合服务的人力资源平台,全面支持ios和安卓手机版。点击登录或注册,即刻享受多种活动和优质服务。安全、可靠,是您职场成功的最佳入口。立即下载APP,开启您的全新旅程!
天博新闻
英德市人民天博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5-01-11 11:45
  |  
阅读量:

  2024年,英德人社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社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和“走在前列”总目标,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有序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促进人社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英德经济社会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夯实党建基础。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持续加强风险防控,局党组印发《市人社系统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召开全市人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二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示范带头,局党组围绕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等,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24年度,召开市人社局党组会1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2次。三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原原本本学《中国纪律处分条例》、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全面加强阐释解读,坚持学用结合,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同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巡察整改、审计整改和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切实从源头上补齐短板漏洞,共整改巡察反馈问题18个,省审计厅指出我市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的22个问题目前已完成18个问题整改,其它4个基本完成。四是优化干部队伍。局党组坚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下大力抓配备、优结构、提作风,为推动人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证,全力打造“人社铁军”,常态化抓好业务能力学习,配合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下沉一线开展防汛救灾、乡村绿化等工作。2024年,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晋升职级一级主任科员1个、三级主任科员2个、三级主办1个、四级主任科员1个、四级主办1个,提拔股级干部 3个,副股级干部4个,股级交流4人。

  (二)融入发展大局,全面激发就业创业活力。截至12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7923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2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1人,促进创业人数765人。一是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印制梳理各项就业创业汇编,结合“人社局长千企行”等活动,深入企业、园区宣传人社各项惠企政策,深入镇村宣传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约914.46万元。三是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今年以来共举办大型春节招聘会、乡村振兴巡回招聘会及直播带岗招聘会、逢8定期招聘会及2024年英德职校、南华技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类线场,为未就业大学生、失业人员、脱贫人口、退役军人、外出返乡务工人员、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次,参与企业3557家次,参加求职者45.64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411人。四是积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认真做好大学生档案接收、整理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落实“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人员、基层社区工作者等相关生活补贴和购买社保待遇。2024年完成15名“三支一扶”志愿者招募,开发了333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210个公益性岗位。五是成功举办第九届“英州杯”创业创新大赛。设“百千万工程”主题赛和“五大百亿产业”专项赛,评选推动12个优质创业项目,通过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赋能英德高质量发展。六是积极推进省级示范项目。今年我市成功竞得省级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两年项目总资金1000万元,通过实施6个子项目,“培训+创业+服务+就业+品牌”全链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我市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注入强大动力,目前已制定6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逐步实施推进,已完成今年投资任务。

  (三)顺应民生期盼,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75705人,参加失业保险83250人,参加工伤保险10860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84455人。一是加强社保政策监督落实。严格执行省制定的各项政策和经办规程,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障基金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基金省级管理工作。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落实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多类别的配套措施做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相关工作。二是做好社保扩面参保工作。加强社保政策宣传,积极推动重点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工作,推动从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扎实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工作。成立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英德市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上级下发涉及我市整改任务。四是强化社保风险防控。建立常态化部门间数据比对核查机制,大力开展社保数据稽核。持续巩固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成效,深入开展以“清数据、除隐患、堵漏洞、筑屏障”为目标的“清数”“筑墙”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上级下发可疑数据的核查整改,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四)突出人事人才,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一是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招考招录工作。2024年我市共开展公开招聘14场次,计划招聘601人,实际聘用325人。其中,教育系统实际聘用153人;卫健系统实际聘用126人;人社局统招实际聘用26人;英才计划实际聘用20人。二是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的调动、任免、奖惩、统计等工作。共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调动240人,完成约15161余名人员统计、39份股级干部任免、15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三是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坚持按程序办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评定标准进行审核。今年以来,我市共受理职称评审、认定1201人,其中,高级382人,中级378人,初级441人。四是扎实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围绕英德红茶、麻竹笋“两大百亿”农业产业和英石等特色产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推动技能兴业、技能富民。着力打造“英德红茶工匠”,培育制茶工、茶艺师、评茶员、采茶工等技能人才443人,其中技师以上64人。围绕制造业当家,实施了制造业技能“工匠”培育孵化工程、扬帆计划英德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英才集聚等项目,先后举办电工、钳工、叉车、焊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培训,培育技能人才2887名。今年以来,全市“三项工程”共开展技能培训1956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594人,其中高级或以上548人,发放补贴资金254.27万元。五是大力推进人才驿站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英德市创业孵化基地、英德市农村电商产业园有机融合,实现“一站一地一园”“两套人马,三块牌子”共建共融,强化人才综合服务,做实做强人才驿站。推动镇级乡村振兴驿站理顺工作专班机制,畅通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提供资源、项目和活动等支持。围绕服务百亿产业在茶业行业协会设立了茶行业人才服务点,以“产业+人才”为服务特色,促进人才资源集聚,建强茶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发挥驿站引才作用,依托人才驿站打造凝聚智力平台,通过组织专家论坛、开展实地考察、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精准引聚专家下沉基层,对种植技术、田间管理进行指导,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共开展各类人才活动261场,引进人才、专家开展服务活动116场,组织专家人才下沉基层254人次,服务群众11227人次。用好英德市电商产业园,积极培育创业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有3家标杆企业入驻。

  (五)注重多方联动,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日常巡查检查等共检查各类用工单位74家次,涉及员工15190人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83个次,涉及工人12379人次。依法处理答复12345(12333)政务热线条;依法核查处理答复全国欠薪平台1334条,经核实欠薪1274条涉及582人557.59万元;全市共化解各类来访、投诉案件24宗,涉及391人608.87万元;立案处理96宗,涉及人数849人,金额1654.33万元。劳资纠纷案件基本得到有效化解,没有出现越级案件,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二是高质量完成劳动仲裁调解工作。立案处理426宗,共结案419宗,结案率为98.19%,调解和裁决金额为1664.49万元。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663宗,涉及劳动者人数1527人,涉案金额4576.53万元。全市案件调解率达82.03%。三是依法公正办理工伤认定案件。严格按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受理工伤案件,为群众维权。2024年共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738宗,其中认定属工伤710宗,视同工伤9宗,不属工伤19宗。2024年开展了十二期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初次鉴定360人,其中评定伤残等级351人,未达等级9人;非因工或因病伤残鉴定11人,其中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7人。四是加强防范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加强企业裁员监测和服务,要求各镇(街)落实劳动关系重大信息汇报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引导劳动者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维护劳动权益。

  2024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劳动就业和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同时受限于发展环境等因素,一些企业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人难问题。二是劳资领域社会矛盾风险依然较大。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劳资纠纷等矛盾问题呈上升趋势,建设工程领域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欠薪矛盾仍然突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乡镇机构改革后,对口业务站所(如人社所)撤销合并导致乡镇从事人社业务人员不稳定,又因乡镇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造成人社工作交接不及时,推动人社基层业务较为困难。

  接下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以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保保障等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英德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稳就业,落实就业政策“解民优”。优化就业服务。深化供需对接,创新招聘形式,用好英德市户外招聘市场,开展好招聘活动,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困难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健全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做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基层电商示范站建设。推动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成功。立足现有实际、整合资源力量、加快推进6大省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的建立力度,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促大民生”,努力为全省创造可复制推广的样板经验。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连樟村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区域特色美食项目及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强本地特色菜师傅培训,突出高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认定的实效。

  (二)强保障,着力绘就民生“新画卷”。落实各项社保政策。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做好各类基金统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省制定的各项政策和经办规程,落实好职业年金实账积累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积极做好社保扩面参保工作。加强社保政策宣天博传,积极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保。强化社保风险防控。持续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部门间数据比对核查机制,开展社保数据稽核。持续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有效推进实施。

  (三)搭平台,深耕人事人才“责任田”。建强人才平台。持续推进人才驿站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镇级人才示范站,深化“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精准引育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引育人才,积极探索紧缺适用人才招聘有效方式。推动人才赋能。加强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推动柔性引才,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助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促和谐,织密劳动关系“安全网”。强化工作联动机制。充分调动镇(街)人社所工作积极性,共同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劳资纠纷调处、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就业环境。深化源头治欠,加强源头防治。加强日常巡查监察和指导,提高联合执法和日常巡查频率。充分发挥劳动调解功能。创新“移动仲裁庭”等仲裁办案机制,发挥“互联网+调解仲裁”作用。缩减各项工作办理时限,使伤病职工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工伤待遇,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优服务,锻造素质过硬“新堡垒”。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强机关党建。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成果转化运用实践,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全面提高工作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社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