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曹县人社局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引凤筑‘曹’”工程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创新创业载体、搭建服务网络、打造创业平台、强化配套保障,高标准打出归雁经济“外输内服”,产业产品“外推内引”的双向组合拳,构建了返乡创业双向赋能工作体系,有效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力就地转移,为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借鉴。2023年曹县累计新增返乡创业14100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530家,新增落地过亿元返乡创业项目6家。
曹县持续深化返乡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发展“归雁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统一的领导小组、专门的办事机构、便民的服务窗口、高频的调度机制,落实县级干部联系县外返乡创业服务站工作机制,形成了县级统筹部署、多部门配合、中心具体负责、镇街服务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舆论氛围。发挥新媒体灵活多样、易于接受的优势,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开通运行了“曹县人社”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直播介绍人社政策、推送优惠政策、推介营商环境、宣传创业典型等。三是健全人才数据。依托“服务站、工作站、在外商会”,通过“血缘、地缘、业缘”,分界别建立了6418人的在外就业创业人才信息库,实行“一人一卡一对接”,充分了解掌握在外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动态和返乡工作意愿,积极动员有意向的返乡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赋能,以“站”借力为改革破冰,以“雁”启智为发展助力,全力打造具有曹县特色的返乡创业服务站。一是全面提升返乡创业服务站效能。依托35处返乡创业服务站成立在外党员流动党组织,积极指导、引导返乡创业服务站与当地商会、招才引智工作站有效融合,创建了46个在外人员微信群,形成了近万名在外曹县人的朋友圈,随时、及时获取家乡信息,了解家乡政策。2023年各返乡创业服务站累计举办“家乡推介会”“交流合作联谊会”等活动50余场,参会企业家2000余人,向家乡推介招商项目26个,签约返乡创业项目13个,其中落地7个、总投资额23.17亿元。二是全面激发“鸿雁回乡”动能活力。本着“曹县老乡发展到哪里,返乡创业服务站就建到哪里,政策就送到哪里”的原则,曹县人社局、曹县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针对在外就业创业人员的信贷产品“乡情贷”,现已在北京、西安、海口等全国51个城市、27处服务站举办“在外乡情贷”发放仪式,共计为天博1792位老乡授信8.52亿元,现已使用2.9亿元,有效提振了在外老乡发展动力。三是全力发挥服务站产业助推优势。曹县以返乡创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为主线,打造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战略,在3家省级、6家市级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基础上,依托镇街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服务站所在城市,有针对性引导从事同行业、同产业的人员集体返乡创业,形成规模集聚,实现引回一批老板、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园区的效应。
创新返乡创业工作联动服务机制,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一是创新活动载体,催生返乡创业新动力。通过舆论引导、营造氛围贯彻于各项工作,建立活动载体、抓好典型宣传,积极引导树立“返乡创业有功,带动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利用传统节日,召开返乡创业主题会议、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发展规划,现场解疑答惑。2023年县乡两级相继举办“返乡创业恳谈会”“在外人员茶话会”“企业家座谈会”等87场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在《曹城时讯报》《曹风》杂志、县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灵活多样新媒体的基础上,以视频讲座的形式创新开展人社政策“云讲堂”。二是创新育人机制,激发返乡创业新活力。始终把示范带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树立鲜明导向,催生了以马涛天博为代表的返乡二次创业典型,以胡春青博士为代表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以韩治林为代表的留学生返乡创业典型、以秦同召为代表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等。2023年,按照“新典型”“新面孔”“新注册”要求,深入挖掘85名返乡创业先进典型,综合应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宣传矩阵,开展《百名返乡创业先锋录》宣传报道。三是创新创业平台,打造返乡创业新高地。充分发挥本土产业优势,积极搭建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创业平台,实现“归雁经济”和主导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原创汉服”“演出服”“木制工艺品”“农特产品”四大电商产业集群和10万亩曹县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园区、10个万亩特色产业园、5个万亩特色产业带的“一区十园五带”产业格局。曹县现拥有176个“淘宝村”、21个“淘宝镇”,电商企业达到6158家,网店7.3万个,跨境电商企业382家,建设“海外仓”12个,建成1个省级电商特色小镇,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吸引5万余人返乡创业,千名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成功创业。(赵广民 王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