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兴起的当下,“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已是大势所趋。相对于传统雇佣方式,“灵活雇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共享经济、外包、独立承包等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冲击着人们对用工模式的认识。同时,人们对“灵活雇佣”的方式也出现了多种解读,而每一种解读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法律适用、保护力度与价值。
劳务派遣是目前企业最熟悉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不少企业通过劳务派遣解决了灵活用工问题。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门槛低、恶性竞争大,导致劳动纠纷频发,引发劳务派遣员工对企业和社会的不满。为此,国家新修订了《劳动合同法》,用十一个条款对劳务派遣作了规范与限制。
当“劳务派遣”受到舆论、法律严控时,人力资源服务业需向转型升级发展,迎来了后劳务派遣时代。提到“劳务”,基于我国汉语言的丰富性,各种能“包罗万象”能承接所有“派遣工”的外包名称频生,对于“外包”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劳务承揽、劳务承包、劳务分包、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外包、岗位外包、业务外包、流程外包等。在此,我们对劳务承揽、派遣、分包、人力资源外包从定义和价值两方面进行挖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