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抓好就业创业、民生保障、招才引智、维权维稳各项任务落实,高质量完成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594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1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4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214人,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48.55%、130.27%、138.36%、124.28%。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57人次,脱贫劳动力170人次,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08.72%、118.88%。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013人,完成任务1306人的154.13%。共认定就业帮扶车间61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621人,完成60家546人任务的101.7%、113.74%。一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我区推行“互联网+招聘”模式,印发企业招聘信息、春风行动手册、就业创业政策手册等宣传资料10万份,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招工信息200多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累计举办42个场次招聘会,参加企业472家次,提供岗位12000多个。二是加强服务企业用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分解3000人招工任务到乡镇(街道),安排专项经费15万元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累计收集40多家招聘企业信息,春节期间持续开展送工活动,向贵港高新区粤桂园、贵港生态工业园重点企业输送求职应聘群众5000多人,入职2700多人。三是抓实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拓展企业事业单位吸纳、创业等就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100多个、就业岗位500多个。开展农民工返乡返岗“点对点”服务,工业企业、园区企业增加就业岗位4000多个,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2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脱贫人口2013人,认定就业帮扶车间61家,吸纳脱贫劳动力621人就近就业。四是加强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施“技能广西行动”,目前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6人,8月31日份举办2024年贵港市农民工技能大赛港北初赛,大赛开展9个工种共197人参加,通过以赛促训,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一是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2024年港北区全民参保人数为48.41万人,入库率为92.67%;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任务数341600人,实际参保人数388053人,参保率113.59%;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至少有一次缴费记录参保人数29.2236万人,参保率103%。2024年城乡养老累计发放养老待遇727188人次,共发放养老金13673.66万元,发放率100%。港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总参保单位为339家,参保人数12767人,其中在职9474人,退休3293人。接收企业、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共162人,其中转入132人,转出30人。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待遇38670人次,发放金额23307万元;二是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审计整改。我区2024年被征地农民参保审计整改任务为275人、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任务为6698.32万元。截至12月底已组织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4674人,年审计整改任务完成率为1699.64%,落实被征地农民补贴资金5896.39万元,年审计整改任务完成率为88.03%。三是推进社会保险待遇进卡工作。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领待遇人员3293人,其中用社保卡领待遇人员2773人,社保卡使用率为84.2%,新增领取退休待遇人员15人已全部使用社保卡发放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待遇人员62144人,其中使用社保卡领待遇人员55687人,社保卡使用率89.6%。四是做好社保基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金保工程二期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上线应用工作。审核预警数据9条,抽查疑点数据62条,办结率100%。
(三)落实招才引才政策,激发人才强大活力。一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职称评审水平。抓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认定工作。2024年我区新增高级职称175人,中级职称281人,初级职称438人。其中,企业人才获评职称38人,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中,做好我区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推荐至上级评审我区职称工作。二是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我局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全区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实行动态管理。2024年事业单位人员基础信息审核通过1012个,单位申报岗位变动共1759个,涉及约7466人,重新核定单位岗位的共437个。三是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工作。实施“三支一扶”招募计划,我区今年计划招募26人,实际招募26人,已顺利入职安置到6个乡镇。开展“三支一扶”期满入编考核工作,今年共考核转编6人。考核选拔4名党建工作组织员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确保优秀人才在基层“干得好、留得住”。四是建设港北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赴南宁开展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活动,2024年我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名,现已顺利入职。9月我区参加贵港市人才领导小组进行组织的“云引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计划招聘13名为我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最终9名急需紧缺人才入职。开展高层次人才期满考核工作,对2018年引进的5名港北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进行五年期满考核,5名人才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加强人才待遇的跟进。5月我局配合市人才中心,组织6家规上企业赴广西大学参加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暨2024年贵港市急需紧缺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44个岗位招聘197人,切实帮助毕业生与我区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实现就业。
(四)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4年以来,共处理协调来访反映拖欠工资718批人次;处理国务院欠薪平台、广西欠薪平台欠薪线热线便民服务热线件;处理信访件26件;处理网络舆情件106件;处理突发事件109件。2024年港北区未发生“四个严禁”事件(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50人(含50人)以上重大件、极端事件、网络舆情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事件,或政府投资项目因拖欠工程款导致的欠薪案件)。2024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92件,其中立案受理441件,结案440件,结案率为99.77%;调解成功1262件(含案外调解),调解成功率为84.64%。港北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港北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共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65件,调解成功198件,调解成功率74.72%。12月底,联合区总工会等部门认定AAAAA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1家;三是工伤认定情况。2024年累计作出认定结果364件(含2023年未结案30件),其中认定为工伤342件,不予认定为工伤案件22件,累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351件,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3件,全程在数智人社系统开展工伤认定工作。四是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强化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意识,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前、审核中各环节的指导服务,做到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办事结果准确率100%。2024年我局政务服务窗口办件量共14775件,其中:办理失业登记1005件,就业创业证申领1028件,就业创业证年审1753件,就业困难人员认定605件,社保卡激活441件,社保卡申领2619件,社保卡补换卡5340件,处理工伤认定申请370件,行政审批28件(特殊10、人力10、派遣8),人社政务服务1586件。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新兴产业对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区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短缺,劳动者“就业难”与部分企业“招工难”矛盾依然存在。(二)财政压力大,审计整改项目资金落实存在困难
。截至目前港北区共向贵港市财政申请审计整改项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16649.30万元,下拨资金仅6766.61万元,还有9882.69万元未拨付。居民对社保卡发放待遇认识不够。部分老年人认为用原来的存折领待遇更便捷可以看到流水,不愿改变习惯;办理社保卡或者激活社保卡过程中存在人员分散、群体特殊行动不便等客观因素;个别人员更改为社保卡发待遇后系统会出现异常。(三)引进人才培养力度还不够。
一是从人才结构来看,各系列高级职称总量不够大,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较少,基层后备人才相对紧缺,后备人才难以为继。二是因薪酬待遇、人才培养模式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才引进难,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安家保障措施缺乏,高层次人才队伍缺乏领军人物。(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存隐患。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建设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不及或是,造成短暂性拖欠工资,甚至无力支付工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逐步增多;工程建设领域仍存在“三包一挂”、拖欠工程款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5年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7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5000人、职业培训1800人。具体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聚焦政策赋能,着力稳定就业岗位。全面强化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精准发放各项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促进就业。持续推进技能广西行动,确保培训增量保质。二是聚焦挖掘潜力,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本地缺工企业和广东地区缺工企业的岗位信息收集,定期向未就业的人员推送岗位信息,提供就业帮扶服务;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建立就业保障服务平台。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点对点”送工服务等形式,搭好供需对接桥梁,让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增收。三是聚焦兜底保障,着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对就业不稳定户、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特别是做好未就业雨露计划毕业生一对一精准送岗活动,提升就业率。(二)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提高群众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宣传政策优势,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保障老年生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群体精准扩面,2025年底,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35.52万人。加强社保待遇进卡宣传力度,增强上门服务意识。社保卡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医疗健康、待遇补贴资金发放、金融服务等领域应用广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障卡各项政策、服务的知晓度和关注度,进一步推动建立我区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强与合作金融机构协作,利用节假日外出人员返乡之际,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群众办理社保卡相关工作。(三)实施人才集聚行动。做好2025
年毕业季档案接收保管工作,流动人员档案业务持续进行,持续提供档案接收转递等公共就业服务。实施乡村人才集聚行动。推进职称评审工作,不断提升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落实乡村各类倾斜政策,充实基层后备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在乡村建设一线中挖掘、引进、培养青年人才,不断培育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评定。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行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积极进行高校毕业生电话回访工作,主动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进就业岗位,实现高就业率;依托广西工职院、广西物流职业学院及港北特色产业企业资源,挖掘培育一批优秀大学生参与创业大赛,以赛促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做好“三支一扶”后续招录管理工作,及时跟上级部门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全体“三支一扶”人员的培训力度及帮扶工作,在就业方面狠下抓手,提升“三支一扶”人员技能素质。做好各区直单位、企业人才需求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聘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流程,对特殊岗位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采取面试考核招聘方式招揽人才,为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针对企业高技能人才招引难、留人难等问题,实行精准摸底排查,拓宽招才渠道,组织重点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等,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人才瓶颈。配合做好2024年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及2025年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引进人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安家补助、岗位补贴,解决落户及子女就学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四)持续强化欠薪源头治理,争创社会治理新成果。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强化源头治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审批谁负责
”“管行业必须管欠薪、管业务必须管欠薪”的原则,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桂薪宝”平台运用,做到底数清楚,层层负责、包干解决,督促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保障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建筑市场检查等工作,加大对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严厉打击查处违法“三包一挂”行为,督办解决因“三包一挂”和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净化建筑市场秩序,遏制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从而源头上遏制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文件下载:关联文件: